微信小程序平台是一款刚刚开始内测的平台应用,之前的名字叫做应用号,主要用于开发者,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能力支撑,是开发者们的不二福音,如果大家喜欢的话就不要错过啦!
【微信小程序怎么申请】
Q:我是一个开发者,目前没有收到小程序的测试邀请,有什么渠道可以申请注册小程序?
A:目前,小程序仍然处于内测阶段。全面开放申请后,主体类型为个人、企业、政府、媒体或其他组织的开发者,均可申请注册小程序。
Q:现在已经有部分帐号收到小程序的内测邀请了,接下来是否会继续开放内测邀请?
A:关于小程序的上线节奏:本次内测采用邀请制,其内容客户端暂时对用户不可见。之后小程序会全面开放申请,所有小程序将在统一时间向用户开放。
Q:小程序可以和现有的 App 打通吗?
A:小程序可以借助微信联合登录,和开发者已有的 App 后台的用户数据进行打通,但不会支持小程序和 App 直接的跳转。
【微信小程序有什么用】
从内测信息来看,小程序在通过向开发者开放多种服务及支撑能力以实现以上设想,主要面向开发者,这些服务和支撑能力包括:
视图容器:视图(View)、滚动视图、Swiper
基础内容:图标、文本、进度条
表单组件:按钮、表单等等
操作反馈
导航
媒体组件:音频、图片、视频
地图位置服务
画布
文件操作能力
网络:上传下载能力、WebSocket
数据:数据缓存能力
位置:获取位置、查看位置
设备:网络状态、系统信息、重力感应、罗盘
界面:设置导航条、导航、动画、绘图等等
开放接口:登录,包括签名加密,用户信息、微信支付、模板消息
【微信小程序是什么】
根据官方表述和流传出来的关于“小程序”的技术接口来看,通俗一点的说,“小程序”其实是微信提高了自身对于HTML5的特性支持能力,开放了更多的系统调用。例如GPS、传感器等的调用等等。
可以预见的是,微信里H5产品将有更好的用户体验,更快的加载速度,和更多的功能。
“小程序”改变了什么?
关于H5和APP之争,有很多因素决定了这几年H5失去了绝大部分的核心产品市场份额。其中有一点是H5并不能一次开发多处使用,而是要面临不同浏览器和APP平台更多兼容性挑战。比如过去微信就不能支持很多的特性,所以才有了“小程序”。
几年前,当微信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时,我就认为微信的平台可能会给H5一个独特的发展机会:所有H5以微信的接口为标准开发,浏览器逐步向微信标准靠拢,最终实现一次开发,多处使用的目标。
今天来看,“小程序”虽然来得晚了,但是毕竟还是来了。H5产品的标准化运行环境有望出现,微信里H5产品质量也会大大的提高,这是可以预见的。
“小程序”会挑战APP吗?
这个话题估计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。但,我现在的答案可能会让大家失望了。
H5和APP的产品定位本身已经很清晰了,目前来看并不会因为小程序而有巨大的改变。
H5和APP的区分界限早就不是简单的用户体验问题。NATIVE+H5的模式早就被很多APP在采用。APP和纯H5产品的核心区别是对于入口的需求。
以iPhone为例,现有的格局下,APP产品通过AppStore的榜单、搜索以及社交产品、广告平台等方式被用户发现、下载、安装。而H5产品主要靠域名+社交平台被用户消费。
这里可以看到,APP获取一个用户的门槛是高的,但高门槛带来的好处是,用户的二次消费门槛低了。而H5虽然首次消费门槛低,但却遇到了后续消费门槛无法降低的问题。而这方面正好是APP的优势。
事实上,目前为止,APP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规模总体还是高于公众号很多的。不要因为微信活跃度高,而认为公众号或者“小应用”的活跃度就会高了。如果这么类比,“小应用”和微信活跃度的关系,应该对应APP和手机活跃度的关系上了。显然这不是合理的数据分析方式。
小程序与微信其他功能如何互补
Q:微信已经有了订阅号、服务号、企业号,小程序和这三者有什么不同?
A:小程序、订阅号、服务号、企业号目前是并行的体系。
Q:外界有说法称,小程序的推出意味着微信要做一个应用分发市场,是这样吗?
A:微信推出小程序,并非想要做应用分发市场,而是给一些优质服务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。
“小程序”的推出,大家看到了微信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希望能够搭建一个开发者平台,然而它可能进一步造成什么影响?以下则是钛媒体作者字头社的分析:
小程序这个名字取得其实有点意思。一是不落俗套,透出一股人畜无害的“技术宅”气质;二是“小”也很清楚地说明,这个产品区别于一般APP。
微信官方公布完“小程序”相关细节之后,有不少人指出,小程序将会对大量的APP产生威胁。但从目前所公布的这些细节当中,我们可以看到微信其实正在给开发者更多在用户面前“露脸”的可能性。重点是,微信也并非自身涉足新功能,而是将自身的能力给予更多的开发者。
展开